塔柏又叫檜柏、蜀檜,為常綠喬木或小喬木,樹皮褐灰色,條裂,枝條排列疏松,鱗葉在小枝上交互對生,緊貼小枝,偶見三葉輪生,先端銳尖或鈍,微內(nèi)曲,無蠟粉,有腺體,腺體橢圓形,位于葉背基部,雌雄異株,稀同株。球果卵圓形或近球形,熟后紫黑色或藍黑色,被白粉,種子1粒,卵圓形,具樹脂槽,兩側(cè)或上部有鈍脊。花期4月,球果當(dāng)年10月成熟。
形態(tài)特征
喬木,高達20米,胸徑達3.5米;樹皮深灰色,縱裂,成條片開裂;幼樹的枝條通常斜上伸展,形成尖塔形樹冠,老則下部大枝平展,形成廣圓形的樹冠;樹皮灰褐色,縱裂,裂成不規(guī)則的薄片脫落;小枝通常直或稍成弧狀彎曲,生鱗葉的小枝近圓柱形或近四棱形。葉二型,即刺葉及鱗葉;刺葉生于幼樹之上,老齡樹則全為鱗葉,壯齡樹兼有刺葉與鱗葉;生于一年生小枝的一回分枝的鱗葉三葉輪生,直伸而緊密,近披針形,先端微漸尖,背面近中部有橢圓形微凹的腺體;球果近圓球形,徑6-8毫米,兩年成熟,熟時暗褐色,被白粉或白粉脫落,有1-4粒種子;種子卵圓形,扁,頂端鈍,有棱脊及少數(shù)樹脂槽;子葉2枚,出土,條形,長1.3-1.5厘米,寬約1毫米,先端銳尖,下面有兩條白色氣孔帶,上面則不明顯。花期4月,球果當(dāng)年10月成熟。
地理分布
產(chǎn)于內(nèi)蒙古烏拉山、河北、山西、山東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安徽、江西、河南、陜西南部、甘肅南部、四川、湖北西部、湖南、貴州、廣東、廣西北部及云南等地。生于中性土、鈣質(zhì)土及微酸性土上,在華東沭陽及安徽等地種植較廣泛。
生長環(huán)境
喜光樹種,喜溫涼、溫暖氣候及濕潤土壤。在華北及長江下游海拔500米以下,中上游海拔1000米以下排水良好之山地可選用造林。為中性樹種,喜光,耐寒,生長快速,不耐水濕,對土壤的要求不嚴,以溫暖濕潤之氣候和深厚肥沃之土壤生長最為良好。
主要價值
心材淡褐紅色,邊材淡黃褐色,有香氣,堅韌致密,耐腐力強。可作房屋建筑、家具、文具及工藝品等用材;樹根、樹干及枝葉可提取柏木腦的原料及柏木油;枝葉入藥,能祛風(fēng)散寒,活血消腫、利尿;種子可提潤滑油;為普遍栽培的庭園樹種。
樹冠塔形,枝葉蒼翠,四季常青,冬夏美麗。可用于行道、亭園、大門兩側(cè)、綠地周圍、路邊花壇及墻垣內(nèi)外,均極美觀。小苗可做綠籬,隔離帶圍墻點綴。蜀檜多用于行道樹,使用最多的是高速公路,其自身不落葉。也用于工廠綠化美觀,蜀檜易于修飾成各種形狀,滿足人們對植物的審美感。蜀檜四季常青,枝干生長濃密,陽光幾乎透不過來,樹干筆直,樹形如寶塔,從下自上折疊,高可達十幾米,宛如一跟大綠柱子。小苗可做綠籬,隔離帶圍墻點綴。